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
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
1.消化管以屈氏韧带(Treitz韧带,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)为界分为上消化道(口腔到十二指肠)和下消化道(空肠及以下)。
2.食管是消化管中最狭窄的部分,长约25cm,分为颈、胸、腹三部分,胸部食管又分为上、中、下三段。
3.食管没有浆膜层,故食管病变易扩散至纵隔。
4.胃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;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;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,具有中和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;G细胞主要位于胃窦部,分泌促胃液素(胃泌素)。
5.混合性食物从进食至胃完全排空约需4~6小时。
6.阑尾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/3交界处,即麦氏点(McBurney点)。
7.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。
8.肝由门静脉(75%)和肝动脉(25%)双重供血。
9.胰管近端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,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。
10.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;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;胰岛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。
11.婴儿胃呈水平位,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,易发生溢奶和胃食管反流。
12.小儿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,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。
原创文章,作者:wyz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oxford.com.cn/2023%e5%b9%b4%e6%8a%a4%e5%a3%ab%e8%b5%84%e6%a0%bc%e8%80%83%e8%af%95%e8%80%83%e7%82%b9%e6%b6%88%e5%8c%96%e7%b3%bb%e7%bb%9f%e8%a7%a3%e5%89%96%e7%94%9f%e7%90%86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