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士常用50个基础护理知识(5)

1.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.血型分为哪几种?

(1)A型: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者。

(2)B型:红细胞膜上只有B抗原者。

(3)AB型:红细胞膜上有A,B两种抗原者。

(4)o型:红细胞膜上既无A抗原,也无B抗原者。

2.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
(1)某些成分血,如白细胞、血小板等(红细胞除外),存活期短,以新鲜血为宜,必须在24h内输人体内(从采血开始计时)。

(2)除血浆和白蛋白制剂外,其他各种成分血在输人前均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。

(3)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。

(4)如患者在输成分血的同时,还需输全血.则应先输成分血,后输全血,以保证成分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。

3.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哪些?

①发热反应;②过敏反应;③溶血反应;④大量输血反应;

⑤细菌污染反应;⑥疾病感染等。

4.输血中发生过敏反应如何处理?

(1)轻度过敏反应,减慢输血速度,给予抗过敏药物。

(2)中、重度过敏反应,应立即停止输血,皮下注射0.1%肾上腺素。0.5—1ml,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。

(3)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,严重喉头水肿行气管切开。

(4)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。

5.输血中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?如何处理?

原因:

(1)输入了异型血。

(2)输入了变质血。

(3)Rh因子所致溶血。

处理措施:

(1)立即停止输血,并通知医生。

(2)给予氧气吸入,建立静脉通道,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。

(3)将余血、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木送化验室进行检验。

(4)双侧腰部封闭,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,解除肾小管痉挛,保护肾脏。

(5)碱化尿液: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。

(6)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,插入导尿管,检测每小时尿量,做好记录。

(7)若出现休克症状,应进行抗休克治疗。

(8)心理护理:安慰患者,消除其紧张、恐惧心理。

6.病情观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?

(1)一般情况的观察:发育与体型、饮食与营养状态、面容与表情、体位、姿势与步态、皮肤与黏膜等。

(2)生命体征的观察。

(3)意识状态的观察。

(4)瞳孔的观察。

(5)心理状态的观察。

(6)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。

(7)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呕吐物的观察。

7.如何判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?

(1)嗜睡:最轻程度的意识障碍。患汽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,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,醒后能正确、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,但反应迟钝,停止刺激后又很快人睡。

(2)意识模糊:其程度较嗜睡深。表现为定向力障碍,思维和语言不连贯,可有错觉、幻觉、躁动不安、谵语或精神错乱。

(3)昏睡:患者处于熟睡状态,不易唤醒。但能被压迫眶上神经、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唤醒,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,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。

(4)浅昏迷:意识大部分丧失,无自主活动,对光、声刺激无反应,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。

(5)深昏迷:意识完全丧失,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。

8.如何判断瞳孔大小?

自然光线下,瞳孔直径为2-5mm,平均为3-4mm.

病理情况下,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,小于Imm为针尖样瞳孔。瞳孔直径大于5mm为瞳孔散大。

9.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如何预防?

临床表现:

(1)患肢肿胀,伴皮温升高。

(2)局部剧痛或压痛。

(3)Humans征阳性,作跺关节过度背屈试验可致小腿剧痛。

(4)浅静脉扩张。

预防措施:

(1)适当运动,促进静脉回流。长期卧床和制动患者,加强床上运动;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;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者,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。

(2)保护静脉:长期输液者,应尽量保护静脉,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。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。

(3)戒烟。

(4)进食低脂、高纤维饮食,保持大便通畅。

10.护理文件记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?

(1)及时:护理记录必须及时,不得拖延或提早,更不能漏记、错记,以保证记录的时效性。如因抢救未能及时记录的,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,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问和补记时间。

(2)准确:内容真实、无误,记录的时间应为实际给药、治疗、护理的时间。

(3)完整:眉栏、页码须填写完整。记录连续,不留空自。每项记录后签全名。

(4)简要:重点突出、简洁、流畅,使用医学术语和公认的缩写。

(5)清晰:按要求分别使用红、蓝笔书写,字迹清楚,字体端正,保持整洁,不得涂改、剪贴和滥用简化字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wyz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oxford.com.cn/__trashed-5/

(0)
wyzwyz
上一篇 2025年3月3日 下午5:05
下一篇 2025年3月3日 下午5:06

相关推荐